中医把脉的原理中医为什么要把脉?

把脉又称为切脉 , 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 , 根据脉象 , 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 。 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 , 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 。 脉象 , 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。


切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 , 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 , 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 , 即用手指按脉 , 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 。 中医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为世界所特有 。


为什么中医在手腕上按一会就知道病人得了什么病?其中的原理是什么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医“把脉”的奥秘!在开始之前 , 我们要先搞清楚两个问题:把脉的正确姿势以及手指所按的位置代表的意义 。
 
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 , 找对位置很关键!下指时 , 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(中医叫作“关”) , 称为中指定关 , 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 , 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 , 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 , 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 , 稍稍留一条小缝隙 , 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。
 
为什么要把两只手呢?中医认为 , 左右手的“寸关尺”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 , 左手“寸关尺”代表“心肝肾” , 右手的“寸关尺”代表“肺脾肾(命门)” , 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。 理解了这些 , 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!中医将脉分为二、三十种 , 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 , 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:浮沉、力度、粗细、快慢、停跳 。


一、浮沉
浮沉分两种情况 。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 , 只稍稍用力 , 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 , 这就叫浮 。 要是一直摸不着 , 不断加力 , 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 , 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 , 这就叫沉 。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 , 稍加点力往里按 , 但又不至于按到底 , 这个就叫不沉不浮 , 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(用力较多)偏浮(用力较少) , 统称为中 。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 , 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 , 而关、尺部远没那么明显 , 这也叫浮;如此类推 , 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 , 也叫沉;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 , 也叫中 。


一般来说 , 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 , 首先想从“表”解决问题 , 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 , 所以这里气血充足 , 脉就现浮象;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 , 邪向里挺进 , 正气往里退 , 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(半表半里)了 , 脉就现中象;邪气再胜再往里进 , 正气再战败往里退 , 全退到里面来了 , 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 , 脉就现沉象 。 简而言之 , 正气(津血、气血)在哪集结 , 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 , 守住这一条 , 观脉就不难了 。


二、力度
找到脉之后 , 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 , 医生们会搞一些“小动作” 。 慢慢加力向下按 , 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 , 把手指再提回原处 , 反复做上好几次 。


为什么这样做?因为要用指头感受脉对手指的抵抗力 。 按下去的时候 , 感觉脉很硬、很实、反弹力度很强 , 就证明这个脉有力量 。 要是手指按下去没遇到多少抵抗 , “你爱按哪儿按哪儿 , 爱怎么按怎么按 , 我不反抗!” , 甚至稍一加力 , 脉就没有了 , 那这个脉就是没力量 , 医生根据这个衡量脉的力度是偏弱还是偏强 。


有力 , 代表正气实 , 但如果邪气跟正气有一拼 , 中医通常就会说邪气实 , 正气还行 , 照着邪实去治就可以 。 没有力就代表正气虚 , 治疗上首先要补充、扶助正气 , 正气足了 , 自然能够与邪气交争!

推荐阅读